网站公告

气动工具产业人才网 > HR高端访谈 > 营造建筑师成长的立体自由发展平台

营造建筑师成长的立体自由发展平台

2014-09-26 10:16 来源:《建筑英才》杂志

—— 对话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恺

众所周知,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,企业的兴衰成败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。近两年,我们公司的人才流动比例趋于稳定,我们希望大家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磨练,注重长期发展,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“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”的人才发展思路。  

营造建筑师成长的立体自由发展平台

  从北国小巴黎哈尔滨的群力文化广场,到富裕的百强县浙江嘉善的保利西塘越,从南通致豪•万濠华府的高端商业楼群,再到常州龙湖香醍漫步,霍普建筑把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弹奏在一座座高楼大厦之上,让这些或华丽或复古、或现代或经典的建筑见证霍普的成长,见证霍普人的成熟与魅力。

  霍普建筑的设计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,霍普的发展,令业界瞩目。日前,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、设计总监赵恺接受了《建筑英才》的采访,赵恺在霍普建筑的发展模式、人才的培养、建筑师的成长等方面与《建筑英才》进行了深度沟通,谈出了独到的观点。 

  《建筑英才》:霍普建筑经过十年的磨砺,在全国各地完成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,贵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?

  赵恺:霍普建筑目前专注于高品质住宅和商业综合体设计,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有创造力的顶尖设计事务所。长久以来,我们一方面很注重方案创作,另一方面也很关注建筑设计与实际项目的结合,并一直努力将设计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实际的项目进行传达。  

  《建筑英才》:在住宅和商业综合体设计方面,霍普建筑一直持续保持着在行业中的优势,是否形成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?

  赵恺: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来说,建筑设计基本上占主导性地位,所以在整个项目合作中,我们可以起到总控的作用,充当设计管理者的角色。将建筑设计相关和所有的配套专业都纳入我们的范围,最后给甲方推出一个打包的设计过程。目前国外或者香港的开发商经常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:在设计上进行总控,在技术上对相关分包单位的设计质量以及最后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估,这种方式可以叫做设计管理总承包,这样做,可以控制最终的整体效果。当然,要做设计管理总承包还需要再积累经验,我们会摸索一套合适国内开发商、相对成熟的模式。  

  《建筑英才》:由于建筑设计行业的特殊性,造成了人才市场的不稳定。“一才难求”成为很多设计公司的揽才瓶颈。那么霍普建筑的团队是否稳定?人才发展战略是怎样的?

  赵恺:众所周知,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,企业的兴衰成败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。近两年,我们公司的人才流动比例趋于稳定,我们希望大家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磨练,注重长期发展,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“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”的人才发展思路。  

  《建筑英才》:霍普建筑在建筑师的培养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,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?

  赵恺:我们提倡“员工与客户同等重要”,尤其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,通过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道路方向,打造供建筑师自由发展的立体化交流分享平台。

  首先,对员工进行分级在岗培训,这项政策同时也会根据员工具体情况而定,对于新进员工,主要进行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公司实战案例的培训,对于已经在公司服务过多年的老员工,主要注重高级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。

  其次,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,这也是根据员工特质和需求而定,除了核心团队经常互相交流、互通有无之外,还包括系统化专业交流平台霍普学院,主要以小课堂授课方式及讨论为主;定期的非正式交流,如部门经理级别的CoffeeTime,项目负责人级别的恳谈会或经验交流会;不定期的快餐式培训,如有任何新的知识点和信息,都会不定期灵活召开会议进行交流分享。

  通过这样的体系,员工进来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汲取营养,不断成长,只有员工成长了,公司才能更好地发展。 

  《建筑英才》:我们看到霍普的员工非常年轻、有朝气,在团队建设过程中,您青睐于何种类型的员工?

  赵恺:霍普建筑一直追求的是项目的质量,表现在设计含金量、项目落成的效果(如视觉、功能、社会效益等)。所以,我们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工作中注重设计的原创性和创造力,依市场而调整,不断推陈出新。

所以,在人员的选拔上,一方面,从建筑设计本身的特性来说,我们非常希望吸引到有创造力的建筑师加入进来,另一方面,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,也希望吸引到有建筑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,即设计+管理型人才。在公司人才招聘中,我主要是做技术人才的复试,对于前面提到的两种人才,我们一直都很欢迎,  

  《建筑英才》:您一直提到团队合作,那是否会从另一方面抹杀个人的发展空间呢?

  赵恺:个性要为共性服务。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我是这样看的,设计师有自己专长的地方,但也有自己薄弱的环节,所以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时,要衡量个人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,比如,如果是主要方案设计人员,在项目初期,必然会首先尊重创造者的意愿,如果是其他人员,可以表达意愿,但最终结果他需要尊重团队的意愿。  

  《建筑英才》:在建筑师从业过程中,有很多人碰到这样的困惑,就是当建筑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时,该如何选择?

  赵恺:在碰到建筑设计与现实出现分歧时,我们首先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,这是从建筑的使命来说的;其次也要考虑业主的需求,这是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的。建筑师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,建筑师既有表达自己专业眼光的义务,还要将使用者和业主的需求有效结合,这才是一个优秀建筑师所需要具有的品质。